包頭心理咨詢師培訓課程:如何應對“應激障礙”
包頭家庭教育心理輔導課程主要內容:“應激障礙”又稱反應性精神障礙或心因性精神障礙,主要因為社會、環境、心理因素引起的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。應激障礙又分成急性應激障礙、創傷后應激障礙、適應障礙,基本都是因為突發事件或者重大生活改變,遭受到強烈的精神傷害而出現的精神障礙,潛伏期可從數周到數月不等,大多數會隨時間的推移康復。出現這種問題需要及時干預,保障六個月內恢復健康,避免轉為慢性精神疾病。常見的典型事件有居喪事件(家中有人忽然離世)造成的居喪障礙。正所謂“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”,人在世間不能掌控的恐怕就是生死。生病和死亡是每個人都不愿意面對的事情,但是往往又不能回避。正所謂“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”。
很多媒體都在報道一件事,前不久,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抗癌女孩蘇日曼離世,她胃癌晚期堅持8個月,幾次化療之后仍然樂觀演出的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,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。蘇日曼27歲被確診了胃癌晚期,但是她并沒有為此消沉,她配合治療,減去了長發,但依然樂觀的對待這一切。但是無論多少努力,依然沒有擋住死神的來臨。不管多少人為之惋惜和傷心,但是此時難受的一定是蘇日曼的父母和親人,白發人送黑發人,他們的心理是多么痛苦。
遭遇居喪障礙或者其他突發事件引起的應激障礙的當事人,會表現出抑郁和焦慮的情緒,他們往往會有無力應付之感,嚴重的甚至會沒法應付日常生活,如果是青少年還可能伴有一些品行障礙。怎么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呢?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這種情況下,旁人的安慰會顯得蒼白無力,也許會讓人越聽越難受。其實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和關心,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,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力量才是重要的。另外可以找一些別的事情分散他們的注意力,減輕重大事件對他們心靈和心理的沖擊力。用一些別的事物代替情感上的寄托,慢慢鼓勵當事人接受現實,回歸正常的生活。允許當事人用痛哭來發泄心中的痛苦,不要特意回避,此時只要給他們一個溫暖的臂膀就好。希望所有的人都遠離痛苦,無論遭遇多少挫折和磨難,都能負重前行。
如果您有困惑和無法排解的不良情緒時,請及時聯系我們杏林醫的心理咨詢老師,我們會用方法排除您心中的困擾。
*免責聲明: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,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,本人將予以刪除。